五月八日正式營運首航的傾斜式電聯車「太魯閣號」是台鐵最新推出的秘密武器。利用其前後搖擺的設計,通過彎道時的速度較傳統式列車提高15-25公里/小時,可縮短行車時間。跟現有行駛的自強號比起來,台北至花蓮之間的行車時間縮短了45分鐘。也就是說從台北車站出發,兩個小時候就能沐浴在花蓮的暖陽下!

星期二早上八點半,起床梳洗後提著大小兩件行李搭上小黃來到台北車站。



站在大廳張望著東三門的方位在哪時,前方不遠處正舉辦著太魯閣號的首航典禮。意思意思拍了張紀念照後繼續往集合地點移動。來到東三門時,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這三天同遊花蓮的媒體夥伴們了。

先跟北上迎接大家的工作人員Susan報到領取火車票,九點半左右,大致團員都抵達後大家跟著工作人員進站,抵達南下的第四月台等候2035次太魯閣號入站。



隨著乘車時間的接近,月台上的人潮也越來越多。經驗老道的攝影記者們站在月台邊上卡位等著捕捉列車進站的畫面。不一會兒嶄新漂亮的太魯閣號就從月台另一頭的隧道中現身。



三天兩夜的花蓮生態之旅,就從踏上太魯閣號的這一刻開始,啟航!

八個車廂組成的太魯閣號列車共有380個座位,從台北發車的首航列車當然是座無虛席。愛咪拿到第七車廂的15號走道側座位,坐在我身邊的是聯合報的編輯李大姐。



坐定位後先安置好行李,然後才張大眼睛好好研究車廂內的硬體設備。明亮寬敞的車廂中還有一股”新”味。


車頂採間接照明,光線不刺眼。座椅上方的閱讀燈依照乘客需求可自行開啟使用。窗簾採隱藏、無段式捲簾,有需要時再從上方拉下即可。窗戶邊有個隱藏式小掛鉤,這個設計跟高鐵車廂的一樣,可用來懸掛外套。



通道自動門的上方有隨時公告行車訊息的電子告示版。椅背把手下方有個小掛鉤,是掛塑膠袋用的嗎? 不太清楚:P 票插是一定有的,想睡覺的人記得把車票放上,免得驗票時被吵醒。



至於車廂內的座椅,除了可調節高低幅度外還可兩側旋轉。一排四位的設計比高鐵的經濟艙來的寬敞舒適。座椅手把內設有簡易餐桌可拉出使用。相較於高鐵把餐桌設在前方椅背,個人比較喜歡手把內藏的設計。主要是餐桌的距離比較近,吃便當的時候比較不會掉飯粒外,打NB的時候也較順手。

九點五十分正式發車,開動沒多久後,後方就有媒體夥伴跟工作人員反映,有攝影記者被遺留在月台上了…

後來才知道,是有兩位團員為了搶拍列車的畫面晚上車,卻沒料到台鐵準時開動,就這樣很烏龍的被放了鴿子。工作人員得知後當然是接洽站方讓他們搭成下一班列車隨後趕上。之後每一次靠站再開動前,都會再三確認大家都上車了才開。

其實我們也可以學學日本,開車前播放一小段音樂加上廣播來提醒大家阿!

太魯閣號開動後沒多久,傳說中的搖晃感就立刻出現。出發前上網找資料時就知道這種傾斜式列車的搖擺過彎設計會造成車廂內部的晃動。容易暈車的我沒敢看報紙、打電腦,那就來四處參觀車廂設施好了。



辛苦的工作人員開始發放這三天要用到的行程表跟識別證。



人手一盒的洄瀾薯道蕃薯燒是薯長劉大哥特地從花蓮帶上來招待大家的早餐+點心。



坐不住的我跑去隔壁第八車廂的列車長室裡參觀。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配合媒體拍攝的關係,這天的列車長室沒有出入限制,攝影記者們都圍聚在門口左搖右晃的拍著。




中間靠站時站長暫時離座,大家來瞧瞧儀表板長的啥模樣。



兩個小時的車程,一路搖晃著還是不太舒服。還是閉目養神比較實際。



宜蘭車站停留的五分鐘內,愛咪冒險下月台拍車頭(白底橘邊的設計跟高鐵的感覺挺像的)。幸好在這裡有拍,因為之後花蓮到站時人潮眾多加上拉車作業進行,根本拍不到什麼…

12點整抵達花蓮站,魚貫下車後大家往車頭的方向集合。



想搶拍車頭照的人又紛紛擠到月台邊了。這時按下快門才發現,怎麼美美的車頭變成這樣,嘴巴開開的造型真像一隻蠶寶寶-_-|||



後來看到軌道另一頭開來拖吊車,大家又是一陣快門猛按。



擠成這樣不知道在拍什麼阿!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這時候已經完成連結作業了。



都拍夠了吧!工作人員邀喝著大家轉移陣地。



通過月台地下道,朝著第一月台的方向前進。



出站前的媒體歡迎儀式,當地的工商同學跳舞歡迎大家。



各級長官致詞,媒體攝影。



勞苦功高的工作人員大合照,太魯閣號的首航紀錄也到此告一段落。



[精采回顧]
2007.01.17 [遊記] 嘉義→板橋 高鐵初體驗
2006.05.25 [遊記] 洄瀾初夏 啟程 東方美人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